两个光子,不论相距多远,哪怕一个在地球、一个在月球,只要是纠缠态,它们的测量结果就会表现出惊人的关联性。这种“非局域性”是爱因斯坦当年最不愿接受的部分,他称之为“鬼魅般的远距作用”。但它就这么真实存在,甚至成了诺奖级别的物理标准动作。 纠缠本身并不稀奇,纠缠态也不是非要最大化才有用。真正难的是:测量这个“纠缠之后”的统计规律,涉及的参数极多:纠缠强度、测量方向、投影方式,甚至背后的源头机制。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,导致实验结果呈现出各种奇异的统计相关性。光是两比特的系统,能产生的可能性组合就已指数级爆炸。八卦爆料
|